30
01月

读杨茂秀《谁说没人用筷子喝汤》一书有感

发布者:言妈妈

读杨茂秀《谁说没人用筷子喝汤》一书有感

人之初就具有很好的哲学种子,小孩会用简单的问题去问宇宙大千、人情世故、一切的意义,那其实就是一种哲学的种子。                      ——德国哲学家雅斯培

读这本书,说实话,读得并不轻松,读了好几遍才头脑清醒一点,对内容有个初步的把握,究其原因,我想应该是我头脑中哲学的种子一直未萌芽吧。

台湾儿童哲学发起人杨茂秀教授说:“孩子处于好奇惊异之心最活泼时,应该是哲学播种的最好时机。小孩像哲学家一样对自己说的话感兴趣,爱去玩语言的游戏,哲学不应该只是艰涩的名词。”哲学的起源是好奇和困惑,幼儿的学习也起源于好奇和困惑,起源于“我想知道”,幼儿因为“想知道”进而追求答案、追求知识与学问,表现出来的是属于他们自己的独特的一套哲学观。小孩会用最简单的问题去问宇宙万千,人情世故,一切的意义,提出有趣的问题,这就是幼儿的哲学世界,也是一个有趣的世界, 他们这种对事物本源思索的精神使得他们无愧于“天生的哲学家”。

《谁说没人用筷子喝汤》中提供了二十则从教学实践和研究中获取的儿童哲学的正式案例。透过故事的分享和讨论,在与孩子的交谈之中发现哲学思想的火花,引发人们对儿童哲学的思考和关注。

首先作者的第一个故事就提到他们团体的规则是:小团体的规范可以在老师的引导性,有小朋友开会来制订。在这里,我们就看出这本书所讲到的内容其实都离不开对孩子的尊重,这是整本书的基础。

本书透过故事的分享和讨论,在与孩子的交谈之中发现哲学思想的火花,引发人们对儿童哲学的思考和关注,是杨茂秀先生最擅长的功课。

11、闭起眼睛来只看到一片漆黑

老师首先给大家念了一首诗,并且邀请孩子们放入感情细细的品读一遍,随后老师要求孩子们把眼睛闭起来三分钟,静静地想象,问他们看到了什么?“我看到好多蝴蝶,像雨伞那么大,在雨里面飞”,“我看到好多风筝,有的是树叶,有的是蝴蝶,有的是青苔,在天空纷飞”,“我看到我妈妈在煮饭”“神经病!”然后又是重复了好几次的“神经病!神经病!”同学说完之后,老师对着朱克铭同学说:“朱克铭,你为什么说神经病呢?”“他们哪!都是神经病!还有你呀!你问我们:‘闭起眼睛可以看见什么?’闭起眼睛,就只会看见一片漆黑呀!他们闭起眼睛居然可以看到风筝、蝴蝶、树叶、雨伞,那不是神经病,是什么呢?”这一段讨论中,大部分儿童运用抽象思维把各种浪漫的想象物填充进眼前的黑暗,只有朱克铭同学的想法迥异,因为他用的是物理的实际性思维方式,忠于自己的眼前的实在物。

这种不同的思维方式和角度,对同一团队中其他人来说,是一次激烈的思维碰撞,激起的当然是智慧的哲学之花。在朱克铭说完这一段话以后,果然,其他小朋友开始驳斥他:“做梦的时候是在睡觉,睡觉的时候眼睛是闭着的,做梦的时候可以看见东西,所以眼睛闭着,当然可以看到东西。”朱克铭不同意,他说:“梦里看不到东西,梦里看到的东西是假的。”同学们不赞成他的说法,有人说明:“梦里看到电影,就是看到电影。”朱克铭反问:“那你梦里吃到鸡腿,就真的吃到鸡腿了吗?”在这一场唇枪舌战中,孩子们的话题从想象到梦境再到真假区别,在不经意间触及到的是深层次的哲学论题。

如此一来,尽管儿童们的探讨争论常常是没有什么最终的答案的,但正如很多哲学问题至今未能达成统一共识一样,在这样的一场思考辩论中,孩子们可以学会多角度的去看待问题,并且尝试着学会倾听和表达。儿童团队的交流合作与思想碰撞对儿童哲学的发展来说实在有着不可磨灭的作用。在同一团队中,各人的认知和生活经验都有着或大或小的差异,但这种同龄中的差异特别能激起儿童的积极思索,这样的互动交流更有利于激活儿童哲学的自然发生与长期良性循环。

2、用筷子喝汤

分享

© 2005-2021 dreamkidland.cn, all rights reserved. 粤ICP备13011623号-1